以Obsidian为中心的一张网
快凌晨两点了,精神抖擞,突然发现了 Obsidian (以下简称黑曜石,比起切换输入法和大小写,更倾向打字)对我的重大实践意义。在此之前,我潜意识里也一直相信黑曜石是我需要的东西:整合一切。 A 知识的网 积累知识的误区 看过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《卡片笔记写作法》 (没有看完,领会大意),验证了我的经验: 没有系统整理的情况下,绝大部分知识会流失 。这一后果体现在:构思东西的时候,能意识到脑袋里的拼图缺了几片但是不知道具体缺了什么;口头表述的时候,脑袋里有大致的逻辑,但是说到一半,卡壳……类似这样的情况太多了。 知识是分散的,逻辑是将知识串联、形成特定线路,在这个过程中,包含了 积累和创造 两方面。如果说习得知识的目的是提供创造力,那么大量分散的知识能提供的作用并不大,甚至还会分散注意力、影响效率。 可以想象一下,穿过山体打一条隧道。我有 大量收藏 的习惯,让收藏夹吃灰,相当于对着山体光说不做:“我要在这打洞”“这个位置也不错”“下周五是打洞的最佳时间”“用这个工具性价比最高”“这里的地质如何”“如果隧道通了……”,然后思路越飘越远,以至于忘了最重要的问题: 为什么我要一条隧道以及如何让隧道形成 。 对我而言,整理归档五花八门的信息很痛苦,因为 目的分散、内容遗忘 。在收藏时,我知道它会有用,但是需要用的时候,根本想不起来我有哪些资料以及这里面是否有我需要的,最终回归从零检索;源源不断的收藏,本身就是一层层堆灰的过程,永远只有最新的。 使用黑曜石整合知识的优势 如前所述,不整合的收藏等于白做功,借助黑曜石可以从两方面解决这一问题。 1. 整合所有碎片 。黑曜石的内容以“卡片”形式呈现,同类型内容的条目可以彼此链接。手动或自动把多平台的内容整合到一起,借助链接在各个卡片间跳转,结构清晰、内容不杂乱。编出来的知识网有很强的指示作用,随处是路标。 2. 构建整体框架 。整合知识的时候,能轻松知道欠缺的地方在哪,倒逼思考整体的逻辑结构,从而针对性地去搜集所需信息,而不是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”般耗费精力和时间。 如此一来,隧道可以开工了,有方向、有力量。 B 工具的网 自接触起,我在黑曜石上投入的时间很少,没有开机立刻开启的习惯,偶尔才想起来应当在里面记录。一方面操作知识有限,没有“如何利用好它”的概念;另一方面,功能过于简单(插件虽多,伴随一定学...